教育孩子是个辛苦活啊,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主要讲的事如何给宝宝选玩具:
3-3.5岁
发育特点:
①.开始产生友谊
适合玩具:
①.能显示大小相反意义的玩具
3-4岁宝宝适合的玩具
知道主要生活物品的用途,认识四季特征。懂得上下、前后、左右、冷热等反义词。能复述图片内容;学会5以内数字的分解组成;区分三到六种颜色,能独自上厕所。
3—3岁半:开始产生友谊,虽然这时他首先是选择玩什么,其次才是和谁一起玩。友谊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很快就会消失。让孩子与其他人在同一个空间里,并让他自己做一些事,对他来说是最好的(不一定要一起玩)。3岁半—4岁:真实的友谊开始——虽然仍然是临时的。他会针对某一个活动选择他喜欢的伙伴。他会做一些事,如骑车,或是参加小组活动,他总是倾向于和2—3个孩子在一起,除非成人特别组织大组活动。
精细的手指控制能力也在不断增长。能跟随简单指令行动,但指令必需重复。需要提醒下一步干什么。一些复杂的任务必需分段进行。
3—3岁半:讲故事更注意细节,但大量地基于自己的经验。
3岁半—4岁:讲故事已经超越道具本身,她可能用一块积木表示餐桌,或是用某件物品代替冰淇淋来喂小狗。
开始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各种加工,揉、搓、剪断和压模。
玩具选择:
1. 选择能显示大小、快慢、高矮等相反意义的玩具或配对拼图。
2. 立体动物拼插玩具或拼图,各种形状的积木。
3. 主题玩具(娃娃家、医院等)。
4. 写字板,数数器,画笔。
5. 橡皮泥。
6. 皮球、跳绳、儿童自行车、沙包等。
7. 图书。
玩教方法:
1. 先教孩子懂得大小等反义词,再拿出一个大的动物玩具或图片,让孩子找出相反的,其他如快慢等。
2. 先将小动物或拼图评好,让孩子看清楚一个整体形象,再拆开,让孩子自己拼好。教他拼插的技巧,如先后顺序等。
3. 教孩子用形盒认识各种形状。
4. 通过主题玩具教孩子熟悉家庭生活的主要物品的用途,及其他各种生活场景。
5. 教孩子用橡皮泥捏各种简单造型。
通过拼插玩具,提高孩子手脑并用技巧。从讲故事、听音乐中懂得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相反与相承的关系,递减与递加的数学关系。让孩子在玩过家家中模仿大人照顾孩子,学会照料、关心别人,有助于和小朋友之间和睦相处,发展语言和培养和小朋友在一起游戏的乐趣,巩固和发展独立生活的能力。
4-6岁宝宝适合的玩具
1. 用语言表达感情,讲完整的故事。
2. 用行动表现故事。听到故事中的悲伤处会哭,听以有关鬼和妖怪的情节会害怕。大多数孩子能写和个字母,但不正确或不清楚,有些字母会写反了,有些大小写混淆。3.
5—6岁:想像性游戏有更多的故事情节和角色。会讲故事给你听,有真实的,也有虚构的。写字母,但有时方向还会错。更多的时候是从右到左而不是从左以右。
手眼协调能力在增强,能更仔细地听。开始学习用别人的眼光看问题。开始有自我批判性,能选择避开一些他认为不能做的事。
4.
会欣赏和制作简单的美术、手工作品。认识十种颜色,会画五种图形;画出人的4---8部位,认识数字和10的数量。了解因果关系,能做简单的推理、比较,开始懂得抽象和时间概念。懂得遵守规则,可以参加团队比赛,会解、系鞋带。能单脚站立5---10秒钟,会单脚跳走,能脚尖对脚跟向前走或向后走。
开始分类和匹配物品(将物品涂上白色和其它颜色,在餐桌上把刀和叉放一起),开始理解小数目的意义,如3比4小而比2大。能明白别人无法与他分享思想和情感。
能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并能按大小排列物品。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策略。
玩具选择:
比起小年龄的宝宝,4岁以后的儿童活动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强,因此,在为他们选择玩具时,父母需要考虑得更多。
适合4~6岁宝宝的玩具一般可分成三类:
1.运动型
能增强宝宝的体质,如:皮球、足球、篮球、跳绳、儿童自行车、沙包等。
2.技巧型
提高孩子锻炼小肌肉群及提高机体协调能力,如:钓鱼玩具、画板和画笔、投球、套圈、简单的儿童剪贴图画,钝头剪刀,胶水,折纸等。
3.智力型
有利于孩子锻炼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如:拼图、插塑积木、橡皮泥、组装玩具、科学模拟玩具等。
4. 主题形玩具:
厨房用具,医生用具,停车场,商店,农场,时钟。
玩教方法:
1、 照图样拼搭。
2、 组合玩具:叫孩子照图样找到相应的部件,用粘合剂、螺口等将各部位衔接好,要求组合牢靠。
3、 认时钟。
4、 教孩子用钝头剪刀将剪贴图画按说明剪贴,制成成品。
5、 教孩子认识数字和符号,从每个数字加一学起,可顺序用手指、实物学习加减法,最后用心算。要先学加法,再学减法。
6、 组织各种角色游戏。
7、 户外活动,让孩子模仿大人跳绳、踢毽、打球等。学习计分方法和比赛规则。
8、 和孩子一起阅读,为上学做准备。
9、用粘土、像皮泥和生面团做模型
培养效果:
1、 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5岁以后逐渐会写自己的名字和数字。
2、 会自己照图拼图或拼搭积木。5岁以后做纸工、泥工、剪贴技巧都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不断提高,还能对不同材料的用途、性能有进一步认识。
3、 能观察周围环境,认识和描画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爱护用品和玩具,喜欢参加户外活动及模仿社会生活的游戏。
4、 能说清父母的姓名、职业及家庭住址。
5、 能注意听别人讲话,能按事情经过的先后将事情讲明白。
6、 会整理床铺和自己的玩具柜。会解、系鞋带,梳理头发,自己穿戴整齐,为上学做准备。
7、 通过学认时钟逐渐扩大对时间、日历、季节的认识。
8、 学习各种球类,既能锻炼身体,还学会遵守各种球类规则,为参加团队比赛做准备。
9、能往大眼粗针孔中穿线,有时甚至能自己缝几针。
Tips:快乐童年,玩具制造
玩也是成长
宝宝出生后,对周围的环境一无所知。他还不能自主地控制身体和思想,他不会说话表达。所以对他来说,只有玩耍才能使他完全忘我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环境中的他感兴趣的事物上,并运用自己的肢体、感官、大脑去探索它,不断重复,直到他完全掌握才转向下一个目标。渐渐地,他的运动能力增强了,感受能力丰富敏锐了,思维能力发展了。直到4岁之后,宝宝才对人类、社会关系、文化等我们认为是知识的事物产生兴趣。这是由大脑皮层的发育过程决定的,不受人为控制。所以,玩耍对于宝宝来说,就是成长,就是学习。
玩具对于宝宝成长的4大作用
1.
促进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具有物体形象性的特点,孩子在摸、看、拿、听、吹、玩的过程中进行了感知觉训练,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身体觉更协调、更敏锐,同时培养宝宝的专注力、记忆、观察、想像能力和语言能力,使宝宝的思维能力获得快速发展。
2. 锻炼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长期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体更灵敏、更协调。
3. 增强安全感:宝宝在与父母一起玩玩具的过程中得到敏感、及时的回应,能使宝宝的安全感更为牢固,同时也会促进他与父母的感情和交流。
4. 培养社交能力:宝宝在与同伴或大人们一起玩玩具时,则可以发展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并可以培养分享、协商、合作能力。
适合宝宝的五类玩具
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有其发展的任务和需要,父母应该根据宝宝的行为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他的玩具。水平过低的玩具,宝宝提不起兴趣;水平过高的玩具则令宝宝产生挫败感,伤害宝宝的自信心。
1. 感官类玩具:感官训练能迅速增强宝宝的感知觉,扩大宝宝的感知范围,为智力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代表玩具:转铃、拨浪鼓、木琴、布书、套盒、拼图、积木、配对玩具、拼插玩具、橡皮泥、陶土等等。
2.
生活类玩具:宝宝通过经历熟悉的、类似家庭生活的体验,例如打扫、做饭、穿衣等活动学会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活动上,并且学会按顺序从头至尾地做一件事,学会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协调自己的肌肉运动。培养独立自主、秩序感、意志力和自信。同时感受社会环境,体验社会角色,锻炼合作协调能力。
代表玩具:仿真厨房用具、仿真木工用具、仿真医生用具等等。
3. 语言类玩具: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是通过自由交流而不是听收音机或看电视获得的。而宝宝要想学写字,则必须具有写的机械运动能力,而不是把一个字抄一百遍。
代表玩具:图文卡片、接龙卡、嵌板、砂字板等等。
4.
数学类玩具:宝宝在玩感官类玩具获得了配对、排序、归纳等数学能力,为宝宝玩数学类玩具奠定了基础。当宝宝通过这类玩具发现了数字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代表玩具:积木、串珠、几何木屋、数字盒、小算盘等等。
5. 运动类玩具:通过跑、跳、投、爬、平衡等方法,使宝宝身体更健康、反应更灵活、动作更协调。
代表玩具:皮球、轮滑鞋、滑板车、自行车、风车、跳绳、秋千、攀爬架等等。
父母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目的地选择玩具,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会有积极作用。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好动,坐立不安,你可以选择一些静态性的智力玩具,像积木和插塑玩具,让孩子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学会控制物体,并进而能控制自己的行动,使好动的个性有所修正。
如果你的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你可以选择动态玩具,如惯性玩具和声控玩具,让孩子在追逐汽车、飞机、坦克的过程中,产生愉快和自信的感觉,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
如果你的孩子粗枝大叶,性情急躁,你可以选择些制作性玩具,如纸模玩具,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养成学习的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不合群,不愿和别人交往,你可以选择参与性玩具,如水上玩具,或让孩子参加集体游戏,使孩子逐渐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父母应有计划地使用非专门玩具,如棒子、钮扣、橡皮泥、绳子等,让孩子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孩子掌握这些材料的特征和使用这些材料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对手中的材料进行整体组合,并逐步过渡到有主题、有情节的组合,以发展孩子的独创能力。有关实践已经证明,非专门玩具对孩子健康个性的发展会有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游戏结束后,父母要督促孩子把玩具收拾整理好,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收拾整理玩具中,同样要求孩子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合理的排列来完成管理任务,这对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
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正确利用玩具的特有功能,就一定能引导好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Tips:适合3-6岁儿童的亲子游戏
1. 找朋友:
准备教具:大小不同的螺丝及螺丝帽数组
游戏说明:1.将螺丝跟螺丝帽分散在桌面上,让孩子通过视觉区分,先将螺丝帽和螺丝进行第一次的分类。2.让孩子通过视觉及触觉分别分辨大小螺丝帽和螺丝的差异,然后再加以细分。3.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比赛,看谁最快把螺丝和螺丝帽栓在一起。
注意事项:
1.每次游戏过后要收拾好,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2.避免孩子拿来抛投,或避免小小孩误食。
3.幼儿注意力并不持久,而且容易分心,玩游戏时应该在没有杂物的环境下进行。
4.大人玩游戏投入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对游戏的兴趣。父母玩得愈投入,孩子就愈容易玩得开心。
5.要以轻松、好玩为前提,不要让孩子察觉到是在学东西,否则可能会引起抗拒,而让效果大打折扣。
2. 小神探:
目标:锻炼孩子记忆能力和对物体的辩识能力
准备:约10种幼儿喜爱的东西(如水果、糖果、巧克力、小玩具等等)
玩法:
妈妈把10种小东西放在桌子上,用一分钟时间让幼儿记住桌子上的所有东西,然后把幼儿的眼睛蒙上,这时,妈妈把桌上的小东西偷偷拿掉一个,藏起来。然后让小孩睁开眼睛,让小孩细看,桌子上什么东西没有了。猜对的话,就可得到这种东西作为奖品。
3. 脚踏车:
目标:训练孩子腰部和腿部的控制力,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游戏方法:家长和孩子在床的两头分别躺下,然后抬起腿,脚心贴着对方的脚心,在空中像骑自行车一样前后蹬动,一边蹬一边念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骑着车儿上北京;北京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挂红灯。红灯亮,照四方,大家心里暖洋洋。”
4. 我是小陀螺
这个游戏帮助孩子—— 在快速运动时能保持肢体平衡;促使平衡觉的发展。
游戏玩法:
让孩子找个空地站好,可以把手臂伸平,不要扶任何东西。也可以把手放在腿两边,原地旋转。孩子在转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宝宝像个小陀螺,转、转、转……好,停下来,看看宝宝能不能站好不倒下。”让孩子静静地站立一会儿,直到他感觉不到晕了。用这种方法,连续做5次,并且每天坚持如此。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轮流做,看谁能坚持不倒下来。
建议
1、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在刚开始玩这个游戏时,妈妈可以牵着他的手,帮助他旋转;
2、还可以和孩子玩翻跟头、侧滚的游戏,用来激发平衡觉的发展。
提示
还可以用其它的拍球方式,例如,妈妈伸出几个手指,孩子就拍几次球。
5. 跳跳球 :
让孩子认识并辨别颜色、学会数数量。
准备道具:可以丢接的球与球套
活动内容:1.让孩子手拿球拍,将球往空中抛去,当球落下来时,再用球拍接住,同时搭配唱数游戏,例如:1个、2个......。2.父母将球往地上丢过去,孩子手拿球套,当球触地弹起时,让孩子把球接住,再投给妈妈。3.爸妈投球时,可以一次丢好几个颜色的球,然后指定孩子要接哪一个颜色的球。
注意事项:1.孩子如果接对了,要记得给他热烈的回响,例如:“好棒喔”之类的。
